从著名娱记到新锐影视制片人 肖湘山:每一部剧都是我的命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15-10-19 18:04:40

  ——专访《勇士之城》、《第一伞兵队》制片人肖湘山

  “我从小就对演戏有天生的爱好,今天能转型影视制片人,总感觉是命运冥冥之中的安排!”

  “也许是书读得多,看到的故事也多,选择也就更多,加之之前做影视记者,与影视公司打交道多,对市场相对比较熟,所以对题材的选择自然有我独到的见解;《勇士之城》如此,《第一伞兵队》亦如此,而每一部作品,他们都是我的生命!”

  ——制片人肖湘山

  那个年代,父亲的一巴掌,打碎了我的演员梦

  肖湘山的父亲是湖南祁东祁剧团的打鼓佬,说好听点是搞音乐的,在那个年代无疑算是个“文化人了”。也正因为此,肖湘山小时候生长在湖南祁东祁剧团里,可能是从小受环境影响,肖湘山早早地喜欢上戏曲表演,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

  1981年,肖湘山背着父亲考上了祁东祁剧团青训班,本以为父亲会对他刮目相看,可是当肖湘山把“考上县剧团”的喜讯告诉爸爸时,换来的却是父亲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时觉得自己好委屈,那个年代,能考上县祁剧团,未来应该也是个不错的出路,并且还能圆我的演员梦想,但是因为父亲的特殊经历,他觉得我应该去读书,考大学,那一刻,我觉得我的演员梦就此碎了。”肖湘山老师感慨道!

  对于成长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一个小县城的年轻人而言,当时最好的出路莫非考学、或者去部队当兵,从此“鲤鱼跃龙门”。在那个年代,如果有人考上了大学,或者能应征入伍,都是要惊动四邻八乡放鞭炮庆贺的,那都是万分之几的几率,可是对于没有太多关系背景,家境不太富裕的肖湘山而言,两条路都似乎与其绝缘。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这是很多人的梦想!肖湘山也不例外,他突然想起,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同学刘君昊的哥哥在北京,于是,他鼓起勇气给刘君昊写了封信,希望能得到他哥哥的帮助。“可能因为同学的哥哥看我写的信后觉得文笔还不错,且字写得漂亮的缘故!所以不久后,我的同学给我回了信,说北京的哥哥想见我!”

  走出小县城:与记者结缘

  92年的某一天,肖湘山在一个世交叔叔家喝了饯行酒,在各种心绪的触动下,肖湘山不自觉地喝得酩酊大醉!就这样,肖湘山背着简单的行囊——一个背包,一个人一路摇摇晃晃地从祁东到衡阳,从衡阳到长沙,再从长沙“一只脚”辗转站到北京。当时的心境像极了《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必须勇敢地走出去,要像孙少平一样活得有尊严。对于这个场景,那个年代远行的人们应该有着非常深刻的记忆——车厢里塞得满满当当、,就连座位底下都躺着有人的同时弥漫着各种难闻的味道!我能想象30多个小时的车程对于一个从没有出过远门的青年意味着什么!

  那是个文凭至上的年代,如果不读书,对于一个在北京漂泊的异乡青年而言,前途几乎是暗淡的。在同学哥哥的建议下,初来北京的肖湘山开始了“一边打工,一边上职业大学”的艰难求生路。不过,对于一个艰难求生的外地人,肖湘山的商业嗅觉是非常灵敏的。

  “那个时候信息相对闭塞,我总是一到周末或者寒暑假,我就从北京找些特色东西到各个学校和地方到处卖,这样就能勉强维持生计和学费。1992年的冬天,给人抄信封,一个信封4分钱,连着抄了一个礼拜,抄了五千个信封,挣了200多元,那是我挣的第一笔巨款。”1994年,大学里流行攒大部头工具书,肖湘山发现了个商机,因为要到学校里去卖,必须要和大学里的保安和门卫打交道,他突然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出一本关于单位保卫的书呢,也正是因为这本书,虽然这本书卖了一百多万,自己只分到了两万多块钱,但是对于那个时代的肖湘山而言,尽管因为频繁地熬夜撰写和校对工作熬掉了满头黑发,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特别有成就感的——那是一个“万元户”还很出名的时代。最重要的是,在出书的过程中,他除了收获了人生路上的第一段爱情(初恋),认识了一个北京女孩,然而“初恋的故事”当然是大家可以想到的——结局是各种原因不能在一起。另外一个重要的收获是,他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记者。

  95年,肖湘山终于拿到了大专文凭,开始了正式的求职之路!但是对于一个“草鸡”大学毕业,没有任何关系背景的人而言,想找一份记者的工作是多么地艰难。在女朋友的帮助下,肖湘山被推荐到教育电视台做记者的堂哥那里实习,实习期间,因为他的勤奋和文笔不俗,深受女朋友堂哥的器重,但是堂哥觉得肖湘山这颗好苗子更应该去一个更好的平台实习,于是,在女朋友堂哥的帮助下,肖湘山来到了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真正开始了一段新的见习记者之旅。机缘巧合,肖湘山跟了一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对他特别关心的老师,可能是因为小县城的孩子能吃苦,又或者是来自骨子和血液里的勤奋和执着,肖湘山的表现深受老师和栏目制片人的器重。

  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他从一名见习记者做到了栏目责编。就这样,肖湘山完成了一段艰难地,“屌丝”般的逆袭。“老师,制片人都觉得我能吃苦,表现优异,所以就让我留在了栏目。”回想当年,肖湘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阴差阳错跨界成了著名娱记

  肖湘山在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一干就是5年,说起与影视圈结缘,也是巧合。

  2002年的一天,肖湘山接到《影视快讯》栏目一个同行好友的电话,说他们拍的素材全部不见了,而等下就要播出他们的节目,而自己又走不开,请他帮忙“救火”——马上去北影厂重拍新闻画面回去救场!对于一个做惯了生活频道的记者而言,而影视圈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但是为了朋友,他硬着头皮来到了北影厂,一进大院,他谁也不认识,放眼望去,好像只在电视上认识的一个《渴望》里还叫不出名字的演员好像有些面熟,几经周折,终于完成了哥们交代的拍摄任务,还好,关键时刻没有让朋友“掉链子”!也正是这次替朋友“救场”,潜意识里似乎又唤醒了他儿时对自己做一名演员的梦想,就这样他从生活类记者又转型成了一名影视记者。

图中为肖湘山

  “其实离开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心里也是各种不舍和矛盾的,毕竟这是自己作为一名记者第一段真正开始的职业生涯,同事相处融洽,领导又器重我,对自己又有知遇之恩,但是潜意识里真的希望自己能有新的突破。”这样带着几分不舍与眷念,肖湘山来到了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做起了娱记。当时正好赶上《每日文化播报》与《娱乐现场》打擂台的时候,两个节目之间竞争很激烈,而他对新闻的敏锐,言辞的犀利,喜欢泡在片场挖掘到最好玩的新闻素材的特点,让他迅速在栏目里站稳了脚跟,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记者。

  “我每次去采访一个明星或者导演,制片人时都会做很多的准备工作,尽量多的去了解相关素材和看很多的资料!”也正是因为长期养成的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策划能力,很快,肖湘山就又成了影视圈里名声鹊起的“娱乐记者”,这一干就是五年。

  2007年,肖湘山离开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娱播报》栏目,来到CCTV-6《中国电影报道》做起了栏目策划部主任。或许因为天性使然,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很快厌倦了天天对着电脑码字的策划工作,他觉得他还是应该去一线做记者,那里或许能让自己真的了解到这个行业最真实的状况。冒着被除名和得罪领导的危险,肖湘山找领导诉苦!还好,领导在一番婉劝后还是随了他的意,于是,肖湘山又从策划部的“领导岗位”走到了影视记者一线。

  从记者到影视制片人 肖湘山:“20块钱换来的转型机会”

肖湘山在《第一伞兵队》中过戏瘾

  时间飞逝!肖湘山在央视电影频道一干就是5年,做记者是一个很容易掏空自己的职业,每天都在写新闻,千遍一律,对自己一向苛刻的他感觉自己到了职业生涯的瓶颈阶段;这10年里,也是时有委屈和难受!一次,某部电视剧大作开拍,本来是事先邀请肖湘山去做深度报道,但是中途遇到变化,这本来也很正常,但是制片方有个制片人说话特别难听,这让肖湘山心里很是难受!“本来是你们请我们来帮忙做宣传报道,你还各种理由刁难,真是不把我们当朋友,既然你那水平都能当制片人,我为何自己不做制片人呢!”肖湘山心里愤愤地想。

  但是,“制片人不是那么好当的”,这对于一个在影视圈里混了10年的知名老记者而言,肯定是深知其味——没有吃过猪肉难道还没有见过猪跑吗!不过,想做一名优秀的影视制片人的想法却在肖湘山当时的心中埋下了根。

  “或许,潜意识里还想做个演员吧!”,肖湘山对记者坦言。

  “说实话,做《第一伞兵队》这个项目时,我刚从一个资深的娱乐记者转行做制片人,我内心真是激动而又感‘压力山大’,可能很多人觉得我是个门外汉的缘故,但我一直自信地觉得恰恰相反,作为记者的经验,我对剧本有自己的判断,包括跟投资方、导演、演员甚至是片场的工作人员的沟通都是我进入这个行业之前所做的准备。在我们的剧本创作方面,有各种声音来善意的提醒我,但对我而言,可能是个坑,因为在这方面我的经验不足,可能需要一一去判断。正因为我是一个新锐的制片人,我可以用我做娱乐记者的角度去讲故事,发现观众比较感兴趣的东西,但是这时候就会遇到一些阻力。” 肖湘山对记者直言。

  而肖湘山与《第一伞兵队》的缘分,这纯粹是一个机缘巧合!

  “我这个人没有什么其它的爱好,工作之余就喜欢逛逛书店,2011年的8月的某天,那时我还在中央电视台六套做影视记者,也正好在寻求转型,那天正好得空,我就去我们台后面的书店买书,偶然之间,我看到了《战场上的蒲公英》,感觉书名很有趣,可能也是骨子里的‘军旅情怀’作祟,于是就拿起来翻阅,结果一看就入了迷,可能是那段时间《亮剑》太火,我潜意识地想到,能否把他做成一部像《亮剑》一样火爆的电视剧呢?现在的抗战剧里还没有专门关于伞兵的题材,也奇怪,跟随这个想法冒出来的两个人,一个是我自从做影视记者以来就一直很尊敬的老师李洋(《亮剑》的艺术总监,时任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干事,主管全军影视创作),我带着书直奔北京广电影视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文泉办公室,结果赴了空,于是顺手把书留下了,失望地走了……这事就这么忘了。过了一段时间,我去他办公室玩,他告诉我买了一个小说改编权,我说什么小说?他说《战场上的蒲公英》,我说那不是我放在你桌上的嘛,他说我正在找呢,谁推荐的呢,我正发愁这玩意怎么改呢?我说这样,你要是信得过我,我来做制片人,我去请李洋老师为我们的项目把关,为这个项目保驾护航,就这样我开始了我的转型之旅。

  “这是我20块钱买来的转型机会!”回忆起5年前这段经历,肖湘山笑着对记者总结到。

  感恩路上有恩师提携 肖湘山: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说起李洋老师,肖湘山满脸的兴奋与感恩!“我跟李洋老师认识有五、六年了,他是我的老师,这部戏也是我请他过来做艺术总监的。他对我帮助非常大,帮我把关整部剧的基调,甚至是导演的选择以及人物的设置,他都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和帮助,这些年,李洋老师一直在提携我,我现在取得的成绩跟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的。”

  比如因为《战场上的蒲公英》的作者王外马甲严格尊重史实,从过程到细节,全部都是来自主人翁战场的回忆和记述。对小说而言,这种记叙挺好的,但是对于剧本而言,有一个最大的问题,《战场上的蒲公英》以自传的方式叙说,不符合戏剧的起伏感,于是我们一致决定力邀李洋老师来亲自操刀,担纲艺术总监,以确保故事的艺术性。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作为一部正能量的抗战剧,在有限空间内创新十分艰难。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呈现出该剧伞兵作战的特色,《第一伞兵队》剧组先后转战河南,云南,而且在云南寻甸的拍摄基地搭建了伞兵基地,而剧组在拍摄之前,特别利用两位伞兵出身的演员杨骏和孙伟训练戏里的演员,这种特殊训练也在最大限度地让演员进入角色,以免在观众面前露怯。而主演蒲巴甲为了更快地进入角色,更是忍受刚刚做完手术的痛苦,冒险完成了这次特训。

  “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真的,是各位前辈的一路提携,以及剧组,编剧、投资方、出品人、演员等的通力合作,才成全了我们这两部戏的收视!”肖湘山每当对比起当年的艰辛,更发现目前自己能有这个状态更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转型担纲影视制片人 肖湘山:我觉得命运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中央八套播出成绩如何,是否达到你的预期?”记者问。

  “刚播完大结局,全国网1.28,排名前三名,从目前播出的情况来看,全国网排列第三,50城收视率排行第五,我对收视率还是比较满意的,达到了我的预期,但50城收视率能进到前三就更心满意足了。”

  《第一伞兵队》已经成为历史,肖湘山告诉记者,以《勇士之城》主创团队为班底,已经开始了“衡阳保卫战”的创作,这是第三部跟湖南有关的抗战大剧,这也是《勇士之城》主创团队的第三度携手,我们在李洋老师的带领下,剧本已经打磨一年多了,越来越接近那铁血豪情的生死47天;而另一部另类的抗战英雄大剧《勋章》也正在紧张的剧本创作中。

  “在你担纲制片人的剧中,好几部都是讲述抗战故事,是对这个时期有什么特殊情结吗?”

  肖湘山:应该说是巧合。我是个湖南人,也许是湖湘文化的熏陶,从小就崇文尚武,骨子里有一种军人的情结。而阴差阳错的是,之前制作的两部戏(《勇士之城》和《第一伞兵队》)又都是抗战剧,包括我现在筹备、正处于剧本创作阶段的“衡阳保卫战”也是,从我小时候的梦想到现在这几部担纲制片的戏,我总感觉冥冥之中,要为家乡做点事,总感觉冥冥之中注定我会走上这条路!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电视剧很多拍完后就成了“藏品”,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机会搬上荧屏,与观众见面,因为电视台电视剧播出时段就那么多,而一部电视剧的成功,从投资方眼光、制片人水准、编剧、导演功力、主演选择,主创团队的配合到后期的制作、宣传营销、发行,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各种天时、地利、人和都合上了才可能登上荧屏,但即使播了也不一定能在收视上有亮眼成绩,而肖湘山担纲制片的《勇士之城》和《第一伞兵队》都取得了亮眼的收视,足可以看出肖湘山选择作品的眼光和担纲制片人的实力。

  《第一伞兵队》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播出已经结束,但是对于肖湘山而言,他说他永远在路上!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