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门》公映口碑持续爆棚,电影市场应给好电影腾出空间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16-12-16 15:46:06

  纪录片导演陈为军的纪实电影《生门》今日起登陆国内院线,上映首日,口碑沿着之前“先观影后买票”活动的热潮继续上扬。在首日排片不足1%的情况下,《生门》凭借扎实的口碑基础杀出重围,场均上座率达20.15%,是《长城》、《罗曼蒂克消亡史》、《少年》等同日上映的各类大片平均上座率的一倍以上。影迷争相表达观影感受,解读影片内涵,在社交网站上引发全民大讨论,良好口碑有望推动票房和排片逆向长线发展。

(数据来源于:娱票儿票房分析)

  党政媒体齐发声,社会意义深厚获国家级专业平台全力支持

  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关注生产问题的纪实电影,早在上映前,《生门》代表的深刻社会意义和强大人文精神就为它博得了诸多党政媒体的关注。《人民日报》评价《生门》“带来了纪录片的复兴时代”;新华社则称赞它为“庄严生命与和谐医患的礼赞”;11月17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节目以《生门》纪念世界早产儿日;于12月15日召开的卫生计生文化发展论坛将《生门》评为“2016年度卫生计生文化优秀推广作品”。除此之外,《中国新闻周刊》、人民网、中新社等媒体纷纷盛赞《生门》为一部坚持反映社会现实,又以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震撼心灵的优秀纪实电影,以大篇幅的专题报道为电影摇旗呐喊。

  实际上,这并不是陈为军导演的作品第一次获得顶级媒体的青睐。他的《请为我投票》作为奥斯卡最佳纪录片的入围影片,被包括BBC在内的全球上百个媒体购买版权和播放,覆盖世界几十亿人民;首部纪录长片《好死不如赖活着》获得包括英国国家最佳纪录片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大奖,可以说,陈为军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优秀导演。

  虽然已经在电影领域耕耘了十余载,国内的观众对于陈为军却并不熟悉,《生门》其实是他在大陆上映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延续陈为军鲜明的导演风格,对人生百态进行冷静的记录。但是这一次,他们将目光对准的是社会上这个平凡又特殊的群体——高危产妇。在客观记录的镜头下,却能让观众清醒地认识到围绕着孕妇们正在上演的那些社会问题和真挚情感,从而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或许,这正是《生门》引起多家党媒注意的原因。

  全民“影评人”自发解读,最富戏剧张力的真实俘获最挑剔的心

  在豆瓣上,该片评分在映前基础上一路上扬,开画一日便已冲至8.4分,这个分数在同档期的众多电影中,依然不落人后,而陈为军其他几部作品的高评分和好口碑,也是《生门》观影品质的最好保障。以此看来,对于纪实电影这类在电影院中不多见,票房也不被看好的电影,中国观众似乎正在渐渐变得宽容,优秀作品虽然不选用热门题材和流行的拍摄手法,依然能够凭借实在的感染力得到观众的肯定和支持。

(豆瓣为《生门》打出高分)

  单就《生门》而言,它虽然属于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却不失温度,不失深度,面子上是在讲述产妇在手术台上的故事,里子却涵盖了诸多复杂的东西。正如导演陈为军自己的解读:“我觉得,我们有义务让更多人看到这样一部作品,一部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真正讲述在面临生死抉择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情感变化的故事。”

  正是这样一部电影,俘获了业内诸多电影人挑剔的胃口,也满足了普通观众对于真正优秀电影饥渴难耐的心。著名影评人“毒舌电影”感慨说:“在中国,一个婴儿来到世上看似简单,但不知背后有多少人,为他努力推开了那扇生门。”“门”背后的故事,大概才是这部电影真正想让观众看到的吧。“桃桃淘电影”则盛赞《生门》在贺岁档的出现是“内地电影市场的一种景观”。

  是的,一部冷门的纪录电影进入了热门的贺岁档市场,在各路大片的围剿下依然保有稳定的上座率,网络上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观影后表达着自己的解读,不管《生门》能够坚持多久,不管有多少人能够看到这部电影,这已经是中国纪录电影的一大进步。而选择在这个贺岁档中上映的纪录电影,除了《生门》,还有B站具有超高人气的《我在故宫修文物》,随着越来越多这样优秀的纪录电影进入市场,中国的纪录片在电影领域也必将萌发更强大的鼓舞人心的力量。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