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举纲体验泸州传统工艺 《从长江的尽头回家》关注长江非遗文化传承

来源: 中国娱乐网  日期:2020-11-16 13:50:59

  中国娱乐网讯www.yule.com.cn 上周五晚由江苏卫视和煜盛文化联合出品的公益文化纪实类真人秀《从长江的尽头回家》四川泸州站播出。节目嘉宾白举纲、Reborn组合以及彭宇四人来到长江上游“天府第一大港”的泸州,节目带领观众一起感受了泸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畅销全国古色古香的油纸伞、有用地方语调喊出的石工号子、有坚持传统酿造技艺的先市酱油,泸州多姿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同时它更是有着千年文脉的长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彭宇在旅程的最后感叹道:“泸州之所以越来越好,是因为有了这么多愿意回家乡的年轻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回馈这方水土,传承父辈的手艺,将之发扬光大,越做越好。正是这一代代的传承,让泸州的文化在现代化的当今,依旧保留着许多让人流连忘返的传统韵味。”

  白举纲用“暗号”探访尧坝古镇

  小小镇上尽是非遗文化传承人

  尧坝古镇是探访小组第一个抵达的地方,探访古镇的方式很特殊,通过对暗号的方式寻找接头人,暗号的内容中便蕴藏着当地特色的手艺和民俗。听闻暗号“雄起雄起,腰杆硬气”后,机智的白举纲一下子就意识到与体力劳动相关。果不其然,伴随着远处传来的洪亮号子声,二人找到了一队在舞台上喊着号子表演的人,而他们要寻找的接头人正是一位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工号子的传承者。白举纲、彭宇二人还体验了扛着石头喊号子,一番体验之后,彭宇感慨道:“若是能将把注意力放在吼上,就会省力许多。”幽默之外,可以看到劳动者在工作中不断发挥出的智慧,彭宇在节目中的一段话很精辟:“只要一个区域有其独特的坚守的文化,有文化就不会贫,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石工号子能成为非遗,是有其内在缘由的,因为它凝结着当地人民生活与文化的精华。”

白举纲

  而随后Reborn组合与白举纲、彭宇相遇在一家油纸伞的店面。泸州油纸伞是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店主毕原绅是泸州油纸伞的第七代传承人,大学毕业后的他放弃了原本找好的工作,回到家乡继承父亲油纸伞的手艺,而对于油纸伞的匠心坚守也引来了观众阵阵赞叹:“看到这样的匠人,泸州这里的文化传承真的太赞了!”毕原绅店内所呈放的油纸伞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有精致手绘的各种图案、做工精良,并且据他介绍油纸伞的选材也很有讲究,要用当地海拔800米以上生长了三年的老南竹,才能做成这最好的泸州油纸伞,店内的一幕幕最好地诠释着:经百道工序细细打磨,守护传统匠心情怀。

尧坝古镇
探访小组 制作油纸伞

  赤水河畔先市酱油咸香诱人

  传统技艺代代相传

  探访小组还来到了赤水河畔的先市酱油厂,这是四川唯一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酱油厂。探访小组首先来到的便是先市酱油的天然晒露场,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盛放着酱胚的缸,不同年份的酱油放置其中。酱油在这缸中要放上三年,才真正成熟出品,而每年又有许多必要的工序要去做,先市酱油要制成是一项考验耐心和技艺的工程。

酱油厂

  嘉宾们体验了翻缸这道工序,而翻缸是为了将干的豆子翻到下面去,让湿的翻上来,以便散干水分。白举纲在旁边看师傅翻了半天,以为已全然掌握,便率先出战,与豆子打起了太极,拂过其表面而无半点劲道,一道“掌法”下来愣是让旁边的师傅看傻了眼,默默地说了句:“还是要按下去的。”有观众笑言:“像白举纲这样与豆子打太极,怕不是再过上十年也吃不上这美味的先市酱油了。”看来每一道工艺还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时间和专业的指导才能学成。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市酱油在泸州已有百年历史,陈思维是先市酱油传统酿造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他的徒弟赵其兵是市级传承人,赵其兵现在也带年轻的李中政学习先市酱油的传统酿造技艺,一代接一代的传承着这门传统技艺。

嘉宾探访酱油厂

  身为当地向导的白举纲还为大家准备了一顿特色餐食——酱油拌饭。一勺猪油、精制的酱油、加上一点葱花,配上米饭,没有一点花里胡哨的东西,几位嘉宾却吃的格外香,彭宇狼吞虎咽的样子让不少观众直呼“看饿了”。白举纲作为四川人,这场泸州之行让他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体会:“我希望更多人把奋斗书写在家乡,希望我的家乡越来越美好。”彭宇在看到年轻的学徒李中政学习先市酱油传统酿造技艺时说道:“他们都是年轻的一代,第六代第七代的传承人,与之前的每一代一样,他们都有一个坚守,都有一个执着,他们相信他们的手艺、他们的传承、他们所代表的那种文化可以流传下去,可以带给更多人欢乐,所以他们一直在做。”正因为有了对家乡一物、一道美食、一方文化的眷恋,才有了更多的年轻人愿意留在泸州,坚守泸州当地的一些特色传统文化,让泸州的未来更加美好。

  告别了四川泸州的旅程,本周五晚21:10《从长江的尽头回家》将走进湖北,一起随周觅踏上新一程的归乡之旅吧!

推荐新闻

中国艺人网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