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闹的京城夜市,精彩至极的演出,经久不息的掌声,缓缓落下的帷幕。在这里,与众不同的异域风情令观众流连忘返,然而对于文交演艺大剧院的演员们,尤其是主持人陈绍辉来说,却是司空见惯的场景。每当夜幕降临,这里就成了北京最耀眼的夜景,为观众带来最不一样的演出。
初露峥嵘的歌手生涯
陈绍辉,哈尔滨人,一个纯粹的草根,这个从91年便成为一名舞会歌手的男人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圈老兵。接受采访时,他不无得意的说道,93年在夜总会驻唱的他,几乎代表着当时演员的最高身价,一天四、五场的演出,虽然和如今比起来微不足道,却为他树立了信心,自此他也在东北小有名气。
1998年,怀揣着梦想的陈绍辉来到了北京。凭借着自己过人的天赋与不知疲倦的努力,不断找寻着自己的未来。群众演员、酒吧驻唱等工作为他积攒了丰富的经验,陈绍辉知道,他终究是要吃文艺这碗饭的。然而无论是驻唱还是群演,漂泊不定的特性终究还是令人迷茫,追求稳定的陈绍辉,开始了一段新的冒险。
转型主持人征服观众
陈绍辉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韧劲,让这个昔日的歌者在转战主持人这一行当之后,迎来的是一连串的辉煌。2002年的他是大众娱乐圈公认的最牛主持人。然而这一切随着突如其来的非典被打破,死亡的阴霾笼罩在首都的天空,2003年,陈绍辉离开了处于停摆状态的北京娱乐圈,只身前往圈内人一致推崇的娱乐发展更好的湖南。
初到湖南的岁月充满了坎坷,湖南现场强势的互动,开放的娱乐氛围,都不是当时的北京可以比拟的。同时,由于南北方文化的差异,也造就了观众关注点的截然不同,过往所积累的经验仿佛一夜之间就失去了魔力。
但是陈绍辉并没有放弃,这个为梦想远走他乡的东北男儿凭借惊人的毅力克服着眼前的困难。为了熟悉观众的口味,每晚演出后都会不断模仿学习受欢迎的主持,直到凌晨六七点。面对湖南圈内排外的氛围,他奉行一个字“忍”!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众人的好感。他通过活学活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主持风格,在湖南这个娱乐之都站稳了脚跟。甚至大胆开拓,寻找南北方观众的差异…
2006年,意气风发的陈绍辉回到了北京,经过几年的沉淀,他独具一格的主持风格,对节目与观众的精准把控,在京城大众娱乐圈掀起了一场演绎风暴。而在此期间他还研究起了对观众情绪的调动和现场氛围的塑造,以及舞台、节目的把控,为日后的再度转型打下了基础。
而当时间来到两年之后,随着互联网大潮而来的,是观众越来越高的口味,陈绍辉第一次感到力不从心。即便观众十分认可他的付出与努力,逐渐落后于时代的管理体制,外行管理内行的可悲现实,都令他心灰意冷。这个在音响坏了,硬是扯着嗓子撑下来的东北汉子决心改变北京大众娱乐圈的现状,由此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次转身。
专注的艺术团队管理者
一心求变的陈绍辉除了继续担任主持之外,逐渐转型成为了艺术团队的管理者。扛住巨大的经济压力,亲自把握经营,凭借多年的经验以及对舞台的敏锐把控,通过与时俱进的学习不断适应观众的口味,从每天的节目中,提炼出对演出的要求,力求将最完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他记下的笔记足足有5个大厚本,每天演出结束后的总结,更是彰显出他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如今的文交演艺大剧院,坐拥国内顶级的设备与艺术团队,吸引着数以万计观众到场观看,然而陈绍辉却不认为艺术单纯是为富人准备的。他表示,节目可以提升品味,但不能曲高和寡,要演能让百姓接受的节目,类似好声音的节目火爆,正说明观众已经厌倦了明星,具有才华的年轻人,百姓参与的节目风格,正是未来的趋势,这也是文交大剧院的风格。
这也正回应了文交演艺大剧院的承诺——老百姓的舞台,老百姓想要看到的演出。‍